通过卖私盐可以获得经济收入。
而且古代盐价一直很高,绝对不担心卖不出去。
也不担心亏本。
只要秩序稳定之地,稍稍有点经济的百姓,必然要吃盐。
而吃不起盐的地方,基本也是崩溃之地。
通过卖私盐,还可以勾结官吏,可以锻炼一批敢战之士。
很多人不敢造反,但是敢于去卖私盐。
两者同样都是杀头的大罪,也会株连。
因为卖私盐,需要绝对保密的人,所以都是宗族一起干的事……
私盐贩子一直都没有真正的被消灭过,而朝廷也绝对不可能为了一支卖私盐的队伍,而拨出大军去征讨。
因为那样的消耗,远远高于收益。
何况皇帝一听是卖私盐,争取的是利,而不是他的皇权。
和造反的流民相比,重要性下降了N个层次。
何况消灭一支私盐队伍,还会来第二支。
朝廷能做的,就是尽量去多设关卡。
最多只能当地那些盐商,其他私盐贩子去打击同行。
而流民穿越者就可以趁这个机会,从小规模逐渐做大。
毕竟他有现代人的经商头脑,还有经商手段。
于是他就开始勾结那些分不到盐商红利的管员。
毕竟官多盐少,肯定有人分不到红。
只要给的银子够多,肯定是有人会下水的。
在这些封建官吏里面,你根本不用想他们有多高的觉悟。
为什么私盐屡禁不绝?
自然是因为盐商自己也在搞私盐,朝廷那些管员也在搞。
朝廷负责巡查的那些管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除非是影响到相关利益。
其实食盐贩子与食盐贩子之间的斗争,才是最惨烈最激烈的。
互相杀戮和虐待之惨烈,能让人瞠目结舌。
他们之间才是真正的仇敌。
好比两个盐商私底下都做食盐生意。
他们之间的竞争那是刀刀见血。
可比朝廷的禁令残酷的多。
就在这种贩卖私盐加上本地化改造中,流民穿越者变得逐渐强大起来。
他辛辛苦苦积累足足十年时间!
类似于从崇祯二年,积累到崇祯十二年。
流民穿越者终于积累了一支力量。
他开始将自己的山寨越建越大。
而且使用从现代看到的各种古代防御手段。
不光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陷阱,而且还开始打造火器。
他想方设法储备火药。
这一点可以从官吏手中偷偷购买。
同时他积累兵力。
当他积累到足足有5000人的时候,靠生意已经养不了。
再大的老板,也支撑不起一支均队的消耗。
必须得有地盘和生产力才行。
终于他开始去占领山下乡村。
占领乡村,去建立自己的庄园。
他并不直接攻打县城。
只要不攻打县城,当地官员就会视而不见,也不会往上禀报的。
毕竟现在是王朝末日。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很多管吏甚至都懒得贪了,混一天是一天。
根本不来上班,就是每天睡觉吃喝玩乐。
需要银子的时候才会动弹一下。
而如果攻打县城,当地的县令为了自己的官位,为了自己的家族必须得往上报。
因为不上报也是个死。
其实只要不杀了对方的话,他们倒也不一定会上报的。
就这样。
在武则天的支持下,流民穿越者越滚越大。
它的发展轨迹远比历史上的李自成要好得多。
毕竟李自成没有那么多眼界,也没有外挂支持。
他是几起几落。
最悲哀的时候就是被追着到处跑。
然后逃跑形成习惯,不愿意苦战。
有人说他是流寇。
问题是,他是在一个秩序稳定的王朝里造反,天天被打。
要是不流动,他早就死了,这都是被逼出来的。
等到后期的时候,他同样想到建立管制,建立根据地。
他在襄阳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但他的最大问题,他的思维模式仅限于整个大明朝,只想承担汉地两京13省的担子。
他的思维模式还是没有扩展到整个东亚的天下。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视野不够开拓。
没有扩展整个压洲,这也和他自己的出身有关。
他自己出生贫寒,视野狭窄。
后来一直也是在内部和明朝对战,没有真正和满清交战过。
而且他得到的智囊,也不够好,看待目标也不是很明确。
比如他的智囊建议他打回老家,从老家再出发,获取好兵。
本来应该直下江南的。
结果考虑到江南还有抵抗力量就没有这样做,失败就此埋下伏笔。
其实他有很多种途径。
下江南,复制朱元璋的路。
平掉其他义军,吞并他们,强大自身。
偏偏他选择了表面上最简单快速灭亡明朝的路径,实际上包含着巨大的隐患。
他的学习力不够,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他识别不出来最凶狠的敌人是满清。
因此他倒在了大好形势之下。
他明明已经有余力去建立基层管理体系了。
而且他在进攻大明时,将自己的力量大大分散了。
他只带了几万精锐兵马,其他都是临时来的投降兵。
为了镇压各地,他派出了大量的精锐。
可以说他只带了自己1/3的核心力量,其他2/3都分散在各地。
相对来说,满清早就看清楚了义军才是大敌。
他们集中了几乎适合所有能抽调的兵丁。
可以说家家抽丁,就除了那些实在走不动路的兵。
他们是从十几岁到60岁之间全部都凑出来了,最后凑出来六七万兵。
加上其他附庸,总兵力十几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