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
徐瑜批完一摞公文, 搁下笔,起身来到门口。
院子里姹紫嫣红的花儿都开了,春意正浓,霎是好看。院子尚且如此, 想必去外面踏青更是美景盈目。只可惜这样美的时节也是官府里最忙的时节,他无论如何也抽不出时间出去踏青。
春耕前,各州县就要对辖地的人口和耕地进行新的统计,随后将统计结果上报给成都府, 成都府的官员们需对各州县上报的情况进行整理和汇总。若查出有任何疏漏或错处, 还要打回州县重新核查。
另外春耕前贫困的农户也会向官府申请借贷,借取种子、农具和钱粮, 等今年丰收时再归还。
还有农忙时节民间的官司也会变多, 农户们常常会为了一亩三分地而发生矛盾,最后闹到对簿公堂……
好在事情虽然多, 但朱瑙走之前便已将大事都做完了。户籍田亩的统计只需要在去年的记录上进行增减,不必再重新造册;其余案子也只需按照章程办事便可妥善解决,虽有许多小事, 却无一桩大案,日子倒也过得太平。
徐瑜在院中休憩了一阵,眼瞅着与官员们议会的时间快要到了, 他便起身赶了过去。
到了堂上, 几名官员依次向徐瑜汇报自己近些时日来的公务, 正说着, 忽然有信使来到堂外。徐瑜瞧见信使, 忙指了话头,道:“进来。”
那信使便走进堂内,向堂上所有官员见礼,又朝徐瑜道:“少尹,朱府尹与卫将军已在回蜀的路上,还有一月左右便可抵达蜀中。”
徐瑜听到朱瑙终于要回来的消息,顿时喜上眉梢。但听清信使的话后又不由一怔:“怎么还要一个月?”便是从京城回到成都府,一个月的时间也足够了。这信使是既然是先遣回来送信的,总得扣掉他自己赶路的时间,怎会还要一月之久呢?
却听信使道:“朱府尹此番带领中原几万百姓回蜀,为照顾百姓,难免耽误脚程。朱府尹命少尹尽快准备粮草支援。”说完掏出朱瑙的手令交给徐瑜。
满堂的官员听到这话顿时哗然了!
带领中原几万百姓回蜀??府尹这趟去中原到底是干什么去了???不是做生意吗???他们还等着府尹如往常一样赚得盆满钵满的回来呢,可是……中原几万百姓是怎么回事啊?!府尹明明只带了两千多人出去啊!
徐瑜也不敢置信,连忙从信使手中接过朱瑙的手令看了起来。他看完以后先是目瞪口呆了半天,随后才神色复杂地将手令收起,向手下吩咐道:“去通知官库,今天务必将库中储粮数量上报于我。”
又朝信使道:“我已明白府尹的意思,会尽快安排。若无他事,你先退下吧。”
信使又向徐瑜行了一礼,便退出去了。
信使一走,堂上的官员们立刻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少尹,府尹的信上写了什么?什么几万百姓?”
“京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府尹他们如何耽误了这么久?”
“勤王成功了么?朝廷眼下如何了?”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都有一大堆的问题要问,声音汇在一处,反倒一句也听不清了。
徐瑜抬了抬手,示意众人肃静,官员们这才一一闭嘴,只等着徐瑜发话。
徐瑜沉声缓缓道:“天子已于去年冬日惨死于叛军之手。”
堂上顿时一片静默。
小皇帝已经被叛军控制了一年多,会有这样的结局并不出乎意料。而这些地方官员与天子和朝廷也大都没多少接触,并不觉得伤感,只是难免唏嘘。
少顷,徐瑜又道:“府尹与延州谢将军率军平定了叛军之乱。如今京城被勤王会盟掌控,府尹已在带兵回蜀的路上了。”
众人略感吃惊。叛军之乱是被朱府尹和谢无疾平定的?这……谢无疾平乱不奇怪,朱府尹莫不是跟着蹭了个功劳吧?不过由他们平定了京城,他们却将京城交给勤王会盟……想来是因为山高路远,援军难至,所以不得不忍痛放弃,着实有些可惜……
徐瑜再道:“中原混乱,民生困苦。府尹回程之时,京中数万百姓仰慕府尹仁义爱民,自愿跟随府尹回蜀。”
堂上众人全部呆滞了。片刻,堂上沸腾起来!
所以那数万百姓竟是这么来的?!朱瑙在中原一共才待了多少天啊?竟然能让数万百姓对他心悦诚服,背井离乡也要追随他……要知道那可是京城啊!
也有比较清醒的人,稍微想想便猜到:朱瑙自是极厉害的,可能够让那么多百姓心甘情愿跟着他走,重点并不在于他有多么仁义,而是中原已经乱成了什么样,而中原的那些官府又得有多糟糕……
得知自家府尹受到百姓爱戴,众官员自然是高兴的。但稍微冷静一下,官员们便又为了朱瑙从中原带几万百姓回蜀这个决定担忧起来。
“少尹,府尹信上怎么说的?他真要将那几万百姓全带回来吗?”
“带回来后该如何安置?那可是几万人啊!”
“是啊,几万人来了以后住在哪里?粮食从哪里来?哪有那么多耕地分给他们?”
“府尹是为了那些百姓才要调拨粮草吗?要调拨多少?又能养他们几日?”
众人吵吵嚷嚷,吵得徐瑜头都大了。他连忙再次抬手,示意众人安静。吵闹这才渐渐停下来,所有眼睛都注视着他,等他解释。不过这一次徐瑜没有解释什么——倒不是有何机密要瞒着众人,实是朱瑙这封手令上的内容写得十分简单,只大致说了下中原这几个月来发生的变故,然后要求他尽快调拨粮草支援。而支援的数量只够这几万人来到蜀地,至于往后怎么安排,朱瑙就没在手令里解释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