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烽率领的山地连,继续在中条山一带与日军周旋,游击作战,暂且不提。
却说另一边,在得知晋南战役爆发之后,一方面担忧晋南的亲人,另一方面想要返回晋南,对中条山战况进行实时报道,沈文月从独立团根据地离开。
一路上,孔捷给安排了两位战士随行保护。
其中一位战士正是在不久之前,沈文月随二营长沈泉伏击战中,曾经救过沈文月一命的战士小武。
另一位战士叫郑田,是个老兵,还是当初韩烽带着连队的老兵。
这一对组合,小武机灵,郑田经验老道。
孔捷估摸着,有两人协助,沈文月三人应该能够顺利通过沿途日伪军设下的关卡,返回晋南。
而返回晋南所花费的时间,比沈文月三人想象的要更久。
沿途,为了通过日伪军设下的关卡蒙混过关,沈文月将自己装扮成一个假小子。
好在一路有惊无险,只是日军在沿途设立的关卡增多,一路耽搁,等到沈文月一行赶到晋南区域的时候,已经是一周之后。
接着,三人赶到晋南区域的一座县城,还没有进城,便看到城门口已经有驻守的日伪军。
沈文岳吃了一惊,就在不久之前,这里还是国军统辖区,怎么会出现日本人和伪军?
路上郑田拉住一个行色匆匆的路人低声询问,“老乡,问一下,些县城门口怎么有日伪军了?”
那路人望了一眼县城门口的日伪军,目光之中露出一抹憎恨,但更多的是无奈和恐惧,回答道:“还能是怎么回事?前线阵地国军打了败仗,阵地也被鬼子占领了,鬼子伪军接着就占领了县城。”
郑田目露震撼,三人是收到晋南战役爆发的消息,就从根据地马不停蹄地赶往晋南区域的。
这才过去多久,抗战爆发以来,那中条山阵地国军守了整整四年多,眼下日军突然打过来,这才一周多时间,难道就守不住了?
一旁的沈文月骤然听闻此消息,脸色已经有些发白,她有些紧张地问道:“老乡,那垣县、济县、孟县这些县城,也被日军占领了吗?”
路人摇了摇头,苦笑道:“其他县城我就不太清楚了,但是看样子多半也落到了鬼子手里。”
说罢,路人长吁短叹中走远。
一旁的小武听沈文月说过一些情况,她的家人就住在垣县,另外报社是在济县。
如果垣县和济县也已经沦陷的话,报社和沈文月的家人,如今的情形恐怕也不好说。
见沈文月脸色难看,近来与沈文月熟络了不少的小武宽慰道:“姐,你也别太担心了,就算日军占领了垣曲和济县,鬼子应该也不会随意伤害平民,只是军事管制要严格一些,眼下战线应该不在垣曲,济县附近,咱们进城并不算困难。”
沈文月想了想,重新打起精神,点了点头。
三人便朝着垣县的方向赶路。
有一点小武说得没错,即便是在战乱时期,无论是国军还是日军占领区内,他们需要经济对军事上的支援,就再加上百姓的数量过多,无法严格的管控百姓的出入,所以他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百姓的流通,只是加强军事管制而已。
沦陷区经济的重心自然是在城市,所以日军主要是把控城市,而周边的乡村,也会相对的控制一部分,再多的,偏远的,无力控制的,也就丢给了八路军,这才有了八路军根据地在敌后的逐渐发展。
百团大战之前,在占领区内,日军对于百姓出入的管控其实并不算太过严格,往往只要略作搜查,确定没有携带枪支之类的危险武器,便会允许进城。
直到百团大战,八路军突然展现出强大的力量,自那以后,再从县城外的农村入城,又没有通行许可证或者良民证的百姓,这才开始受到日伪军路卡的严格盘查。
此时,战线早已经越过垣县,济县附近。
沈文月三人赶到垣县之后,在城门口接受过日伪军的盘查,顺利进城。
入城后,赶到沈宅,沈文月顺利地见到自己的父母,见父母安然无恙,她这才长舒了口气。
沈父沈有三,原是个读书人,经商方面却也是个人才,步入商界之后,很快便展露锋芒,花费了十数年时间,将沈家打造成晋南有名的富户。
多的不说,在垣县附近,这沈家绝对是当之无愧的首富。
国军掌管中条山一带时,一向依赖乡绅大户,沈有三作为这一代的富豪,又相当支持国军方面的抗日,为此虽不至于毁家纾难,却是多生援手,给予了大量的经济支援。
所以作为当地国军钱袋子的沈有三,在军界也是有一定面子和人脉的。
“爹,军队既然守不住前线,就应该早安排民众撤离,难道部队的人没有提前安排您和母亲转移吗?”
眼见自己的父母亲陷入日军的占领区,沈文月不免有些担忧。
沈有三却是笑得从容,说道:“我这辈子前三十年读书,后二十年经商,读的是圣洁书,到头来,却百无一用是书生。挣的是世俗钱,反倒算是为民族、为抗日事业做出了一份贡献。”
“国军的人倒是也提前通知过我,可以安排人护送我们一家离开。”
“可战事来得突然,咱们家的那些个产业都来不及转移,我若走了,岂不是白白地便宜了日本人?留下,还能暗中周旋一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