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时期为何能大破匈奴?除了国力增长,名将如云外,还有生产力水平的进步。
铁制铠甲开始大批量装备汉军,并逐渐成为军中主要护具。环首大刀更成为了汉军的标制是武器,坚韧程度领先所有文明。
利用兵器和护具在肉搏战中的优势抵消掉了匈奴骑兵的骑射优势,使得缺乏铁甲钢刀的匈奴骑兵在近战中一触即溃。
长乐宫温室殿
“臣少府郦寄拜见陛下!”郦寄恭敬一礼道。
“免礼,来人!赐座!”刘襄淡淡说道。
“谢陛下!”郦寄恭敬道,跪坐在垫子上。
“汝担任少府有一段时间了,对于少府的诸多事物,想必有所了解了吧!”刘襄沉声道。
“回禀陛下,臣已熟知少府工匠数量,器械制造,库藏开支。”郦寄恭敬道。
“现少府有多少铁匠?”刘襄淡淡问道。
少府是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职能机构。拥有数以万计的工匠,不论皇帝需要什么东西,迅速就能生产出数万件。
无论是刀枪弓弩箭矢这些军用器械,还是粟米粮食,在少府内都是用“万”作为单位的。
“回禀陛下,目前有八千余名技术精湛的铁匠。辨器,锻铁,淬火,锤工都很精通。”郦寄恭敬道。
“嗯,不错!链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可有工匠可以锻造出钢来?”刘襄问道。
现在的炼钢技术还不成熟,铁器的使用都是战国才开始广泛的,钢的话都是将铁折叠锻打,除去多余杂质,最后制造出来的。
“这个…臣不知!”郦寄面红耳赤地说道。
“朕知道了,你带朕去少府,找几名技术精湛的铁工过来。”刘襄淡淡说道
郦寄还是更适合带兵打仗,管理少府这种后勤机构并不擅长,刘襄也很理解郦寄,也没有责怪他的意思。
“是,陛下请。”郦寄恭敬道。
不一会儿,刘襄在郦寄的带领下来到了少府。
里面的工匠都热火朝天的干活,不时就有东西制造出来,少府真正做到了储备物资、生产器械、供应物资一条龙服务。
刘襄看着忙碌的工匠,不禁感慨:古代中国的智慧结晶都是掌握在政府手里,优秀的工匠都会被吸纳进古代政府,他们的经验自然而然就流传了下来,通过不断的积累,使得政府的工艺水平高出民间一大截。
“陛下,这边请!”郦寄恭敬道。
“嗯。”刘襄点了点头说道。
仍在环视干活的工匠,这里给了刘襄一种后世工厂的感觉,刘襄深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少府就是大汉的科学院。
郦寄见刘襄看的认真,也不敢出声打扰,小心翼翼的跟在后面。
“陛下,您先在这里休息,臣去找少府工艺最精湛的铁工过来。”郦寄恭敬道。
“嗯,去吧!”刘襄点了点头说道。
他仍在思考如何提升大汉的炼钢水平,很可惜刘襄前世是个文科生,对于炼钢这种工艺了解的并不深,只知道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几个炼钢方法:炒钢法,灌钢法,百炼钢法,炒铁渗碳法等。
“陛下,这两位就是少府最好的铁工,都是锻钢的好手。”郦寄指着旁边的两个中年大汉恭敬道。
“参见陛下!”两人连忙行礼道。
眼中有有着惊喜的神色,想不到他们有生之年还可以得到皇帝的召见,这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情啊!
“你俩叫什么名字?”刘襄笑着问道。
“回禀陛下,小民叫风冶(离斤)”两人恭敬道。
“陛下,这位风冶铁工是楚国风胡子剑师的后人,这位离斤铁工的祖上曾经得到过欧冶子剑师的指点,都有名匠传承。”郦寄介绍道。
“不错!不错!都是大家之后啊!”刘襄夸赞道。
“谢陛下夸奖!”两人恭敬道。
“朕想大规模炼钢,两位觉得困难吗?”刘襄问道。
“回禀陛下!炼钢不是一件易事,首先采用木炭作燃料,在炉中将铁矿石冶炼成呈海绵状的固体块,待炉子冷后取出,这个我们称之为块炼铁。”
“块炼铁质地软,杂质多。接着用块炼铁作原料,在碳火中加热,然后经过锻打,周而反复方能除掉杂志,从而得到钢。”风冶恭敬道。
“而且这个对于火候、锻造方法也有要求,不能操之过急,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离斤补充道。
“哦!是这样啊!”刘襄点了点头。
看样子这些工匠还是没有办法做到大规模炼钢啊!他还想通过大规模炼钢提高汉军的战斗力,用来对抗匈奴。
汉朝的炼钢技术放在周边地区还是最先进的,汉宣帝时期赵充国就说过,当初一汉当五胡,因为器械利也。
汉朝明确规定任何人在退伍以后必须交回武器,陪葬都不行。一个士兵出门戴剑,脑子丢了事下,剑丢了事大。因为当时炼钢技术都是固态的,所以才要用大锤一锤一锤的把材质里的东西敲匀实了。
刘襄绞尽脑汁的想着炼钢的办法,很多时候发明都是长期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旦他给这两个工匠一个思路,他们说不定就有办法提高炼钢的效率。
“对了!土炉炼钢这个方法我怎么忘了!”刘襄脑中一亮,激动的拍了一下案几。
刘襄前世小的时候可没有少听爷爷奶奶讲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那个时候他们就利用土炉炼过钢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