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宋回到清虚宫已经是下午时分,他着实有些疲惫了,但还得强打精神把李季和梁武叫到自己的大帐来。
他把今天在兵部遭遇的事情和郭子仪给自己的建议都告诉了二人。
李季有些担心道:“现在的七十五名弟兄可以等一等,问题不大,但阵亡将士的抚恤怎么办?我们计划明天开始去各家报丧,把部分将士的骨灰送还家人,那时我们怎么向他们家人交代?”
“要不阵亡士兵也等一等吧!”梁武道。
“不等,还是按照原定计划去报丧。”
郭宋对二人道:“抚恤的问题我已经想好了,我个人会拿出十二万贯钱,给每个阵亡将士家属五百贯钱抚恤。”
李季和梁武同时吃了一惊,郭宋竟然能拿出十二万贯,两人对望一眼,李季连忙道:“抚恤用不着这么多,朝廷有明确规定,凡阵亡将士,都尉给绢三十匹、果毅给二十匹,校尉十匹,给棺材一副,队副以上,给绢两匹,士兵给绢一匹,送殓衣一领,棺一口,尸体送还家中。”
郭宋摇摇头,“朝廷的规定我知道,但两百五十五名将士跟随我去安西而阵亡,最后却给他们家人一匹布就打发了,你们觉得合理吗?我对得起那些阵亡的将士吗?五百贯钱,可以把他们的子女养大,可以给他们的父母养老送终,这是我郭宋必须要做的,这样我才不会愧疚,死后也才能坦然面对那些阵亡将士。”
李季点点头,“长史的决定我能理解,我也支持,另外,我还要提一个建议,烦请长史给每个阵亡将士写几句挽言,给他们一个评价,长史不可能每家都去,最好让士兵们一起帮忙,这样可以尽快把这件事做完。”
郭宋想了想便同意了,“你们先把阵亡士兵的详细名册整理出来,他们家乡和家人的情况,我来负责写挽言,给他们一个评价。”
郭宋自己掏钱给阵亡将士家人重金抚恤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军营,令士兵异常感动,很多人都忍不住潸然泪下,这一刻,就算让士兵们为了郭宋慷慨赴死,他们也心甘情愿。
..........
次日上午,郭宋选出六十名将士,将他们分成十个组,分别赶赴关中、关内以及河东各地去报丧,阵亡的士兵们主要来自关中地区,但也有少部分来自关中北面的延州、同州、鄜州等地,还有十几名来自河东。
郭宋从长安五家柜坊中取出了十三万两银子,一部分作为士兵们差旅以及生活费,其他则作为特别抚恤给每个阵亡将士的家人,每家五百两银子。
郭宋虽然也很不舒服,最终是用钱来安抚阵亡将士家属,这对那些在安西为国捐躯的将士而言是一种不尊重,但这又是现实,钱可以让他们家人有尊严的生活,可以让他们不在九泉之下为家人担忧。
下午时分,郭宋带着两名士兵来到了高陵县,高陵县属于京兆府,县城颇大,人口密集,三人进了城,郭宋问一名摆小摊的老者,“请问这位老丈,东槐巷在哪里?”
老者指着远处两棵大槐树,“看见那两棵大槐树了吗?位于两条巷子口,西面叫做西槐巷,东面就是你问的东槐巷。”
“多谢老丈!”
郭宋带着两名士兵向大槐树方向而去,路上往来行人很多,郭宋三人牵着马一路来到了小巷口,只见小巷口一大群孩子在玩耍,郭宋上前问道:“你们谁知道唐大郎家住在哪里?”
众孩童嘻嘻哈哈对旁边一名头梳总角孩童道:“小螳螂,有人找你爹爹!”
郭宋见那孩子大约六七岁样子,眉眼间还真有几分唐大郎的模样。
“你爹爹就是唐大郎?”
小男孩胆怯地点点头,郭宋又道:“我是你爹爹的朋友,来看看你们。”
“我知道,我爹爹和你们一样,穿军服,专门打坏人。”
小男孩带着郭宋蹦蹦跳跳向巷子里走去,“你叫什么名字?”郭宋笑问道。
“我叫唐小郎,他们都叫我小螳螂。”
“你还有兄弟姐妹吗?”
“我还有一个阿姊。”
唐小郎带着郭宋三人来到院子深处,走进一间小院子,院子很小,只有三间屋子,其中一间大概是厨房。
院子里,一个八九岁的小娘正给一群小鸡喂谷糠,院角一口水井旁边坐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妇人,正挽着袖子洗衣服。
她忽然看见儿子带进来三个人,很惊讶道:“小郎,他们是谁?”
“娘,他们是爹爹的朋友,来看看我们的。”
妇人连忙起身,甩掉水上的水珠,不好意思道:“家里很乱,你们随便坐,妞妞,去拿几个凳子出来。”
“你就是.....唐嫂?”郭宋问道。
“我是,大郎现在怎么样,一年多没他的消息,他说调到河西去了。”
郭宋沉默片刻道:“我是他的统帅,我特地来告诉你们,大郎....他为国捐躯了。”
唐大郎的妻子猛地捂住嘴,泪水汹涌而出,她忽然转身跑进房间,撕心裂肺地大哭起来,姐弟二人也在门口抱在一起嚎啕大哭。
郭宋一阵心酸,站在院子里耐心等待,院门外来了不少邻居,在门口窃窃私语。
“大郎阵亡了,哎!去年公婆病死,今年男人又战死了,这家人不幸啊!”
“以后他们母子怎么活?房租还欠了半年没付,这下要被房东赶出门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