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二虎提到花销,朱元璋才恍然一悟。
是啊。
如此声势浩大的秦淮河辩论,花销必然非常恐怖,而现在大明国库却并不充盈。
——丈量天下,北方戍边。
还有海军开支。
大笔大笔的银钱消耗,就算是刚刚冬收到账,也不能铺张浪费的举办如此空前的盛会。
毕竟经济大头的宝钞司并不在老朱的手中。
老朱要钱。
得向朱成开口。
朱元璋真想弄清楚,这次秦淮河辩论究竟会花费多少银子。
“回禀陛下,此次辩论总花销大概在300万两左右。”
二虎恭敬的回答道。
“多……多少!?”
朱元璋一怔,随后下意识的惊诧出声。
“三百万两白银。”
二虎确认道。
“怎么会这么多!?”
朱元璋又惊又怒。
老朱本能觉得,出现如此大的花销,一定是某个部门存在贪墨行径,但仔细想想。
又不太可能。
这次辩论的组织,由翰林院辅佐,锦衣卫主导。
无论清流,亦或者锦衣卫。
出现贪墨情况。
朱元璋都不愿相信。
不光朱元璋感到震惊,就连旁听的徐达、蓝玉、刘伯温等人都不约而同的看向二虎。
等待二虎给一个解释。
这数字。
实在太恐怖!
都能维持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了。
“实在不算多……”
二虎苦笑一声,开始盘点起来。
“人工费用支出大概30万两左右,如此规模的辩论,需要维持秩序,不能调集军队,只能让差官维稳。”
“不光应天府,为了维稳,甚至将周围州府的差官都紧急调集过来。”
“差旅、住宿、食耗。”
“此类花销全部记录在册,由吏部亲自确认。”
“……”
朱元璋心中狠狠一惊。
好家伙。
光是朝廷这边的花销,就足足有30万两,可就算如此,还有270万两呢??
二虎不等朱元璋询问,继续说道。
“租赁画舫需要钱,支付给劳役百姓的金钱也不少,最重要的是,秦淮河封河最少三天。”
“必须要给商船、运输船等等另寻其余卸货的地方。”
“甚至要支付滞纳金。”
“……”
将所有账目都摆出来,朱元璋心中稍微一盘算,心知300万两这个数字,恐怕还真是不多。
重点在于秦淮河的占用。
秦淮河是应天府最主要的运输枢纽,自从秦淮河辩论的风声放出去,秦淮河就进入部分戒严状态。
严格限流。
商船进入非常困难,画舫更是直接禁止停泊。
等朱元璋宣布具体时间后,从前一天开始,秦淮河面彻底封锁,河运足足中断了三天。
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算了。”
朱元璋一挥手。
反正这个钱也是朱成出,他老朱一点也不觉得心疼。
“哼哼——”
想到这里,朱元璋有些得意。
终于。
从朱成那里见到回头钱儿了啊。
那么问题来了。
——朱元璋见到回头钱,朱成觉得血赚。
谁亏了呢??
“啧。”
朱元璋不由得轻轻咂嘴。
怪不得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喜欢徭役,徭役的成本实在是太低,如果朱元璋不爱惜、尊重百姓。
这场秦淮河辩论,最多花销也不过几十万两。
官差加班不给钱。
画舫直接征调。
但是……
那省出来的银子,都是百姓们的亏损,朝廷损害百姓的利益,才能低成本的徭役、征调。
“……”
朱元璋暗自攥紧拳头,心中下定决心。
只要不是大明危在旦夕。
他朱元璋。
绝对不会大规模强制徭役!!
百姓。
是大明的财富!!
纵观古今。
——能有如此想法的皇帝,估计只有朱元璋一人,也只有朱元璋能够将其实现。
老朱的爱民如此自不必多说。
大明初期的资本。
也足以让老朱‘清高’起来,如果恰逢乱世、灾荒,国将不国,那就算是再体恤百姓。
也终究会为达成某些目的。
选择最简单的徭役。
徭役具有一股魔力,身为上位者,只需动动嘴皮,无需消耗任何资本,就能达成难以想象的目的。
——长城、京杭大运河。
都是徭役的产物。
成本=0。
造就千古奇观,为后世百代留下福泽。
但是……
命运的所有赠与,都在暗中标记了价格,谁又敢说,秦、隋的快速灭亡。
和重徭役没有直接关系呢??
“……”
朱元璋摇了摇头,将脑海中的想法驱逐出去,他能做的,就只有把握现在。
做在此时此刻,正确的事情。
“呜——”
就在二虎交代完花销,朱元璋又冥思苦想良久之后,一阵汽笛声从秦淮河上响起。
当然。
并非蒸汽汽笛,而是一种乐器。
声音和汽笛相差不大。
用于画舫使用。
吸引注意、传递信息。
“开始了吗?”
朱元璋喃喃自语。
“可能……还没。”
对报价不太关注的蓝玉,注意力一直放在画舫上,听着朱成唠叨,蓝玉嘴角微微抽搐。
对朱成的巧舌如簧、心思机敏大感意外。
并非所有聪明人都能言善谈。
就像刘伯温,有点闷葫芦,都不如李善长能说会道。
但很显然,朱成不是啊。
蓝玉毫不怀疑,如果不是顾及时间,朱成一个人站画舫上,自己就等嘚啵到晚上。
刚才那声声响,显然不是宣告辩论开始,而是这位‘聪明’的康王殿下。
又搞出一个新花样?
“什么情况?”
朱元璋问道。
“康王殿下在搞赌坊生意。”
蓝玉嘴角微微抽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