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后我就在电话里把事情跟杨先进一说,杨先进当下也就明白了,这并不是件很难理解的事……古人有句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话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给别人一头鱼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把这话的对像放到我们自身上,那就是得到一头鱼不如得到捕鱼的方法。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能从苏联那得到廉价的重工业产品的确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得到生产这些重工业产品的技术。
历史上我国得到这些技术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比如招商引资,以优厚的投资条件和投资政策吸引外商到我国来投资……这种方法表面看起来是咱们吃亏了,因为外商在中国投资建厂使用的原料是中国的,使用的劳动力是中国的,污染也是中国的,而中国除了得到一些就业机会和工人手里一些可怜工资外什么也没得到,大块的钱都让外商给赚去了。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咱们落后呢?!
而且咱们得到的也不仅仅只是这些……外商在大面积使用中国劳动力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就会使一些技术流入到中国社会中去,于是时间一长,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厂家也就像雨后春笋一般的冒了出来并投入到与外商相竞争的行列中去了。
当然,这必须得有一个过程。就像近代一样,一开始国产货差不多就是质量差、技术落后的代名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产货也越来越成熟,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到了现代甚至有许多国货在激烈的竞争市场里将外国企业排挤了出去。
这种获取技术的方法其特点是比较广泛,但大多局限于与军事关联不是很大的工业而且耗时很长……别国的人也不是傻瓜,与军工想关的或是有很大的利益的技术自然不会轻易就泄漏出去。
于是就需要用另一种方法互补了,这种方法也就是张司令所说的利用企业直接引用人才的方法。
这事在程序上并不复杂,先是先进批发公司用三亿收购了一家造船厂……好家伙,这造船厂总占地面积都达到了一百多万平米,岸线长两公里有余。像这样一家造船厂要是在现代的话少说也得几十亿。
不过话说回来了,现代的钱不值钱,这时代三亿的购买力也差不多相当于现代的几十亿了。
当然,这钱不会让我们先进公司出的,就只是转个账做个样子然后又重新汇回先进公司了。
于是杨先进设在苏联方面的办事处很快就开始招收技术人才,甚至这种招收技术人才还不仅仅只是造船业方面的,汽车业、治金业等等,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
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这时代也的确需要这些方面的人才,改革开放嘛,正是大量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学习和利用的时候。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打掩护,如果只招收造船业这一项,毫无疑问的会引起苏联方面的怀疑。
也就是说,办事处差不多就是一个连接苏联和中国之间的职业介绍所了。
对于苏联方面来说,他其实也是支持我们这么做的,不管是民间还是官方。
民间方面就不用说了,这时的苏联物价高而工资低,这些技术人才几乎都可以用“生活艰难”这个词来形容了。而咱们中国的工厂却能给他们优厚的条件,再加上低廉的物价,就意味着他们能够养活一家老小。
官方的因素就较为复杂一些,从大的方面来看苏联也有中国搞好关系的需要,小的方面来说,比如可以缓解苏联内部的就业压力,比如可以促进中苏之间的贸易,比如增强中国的实力以制衡美国从而缓解自身在国际上的压力等等。
于是这个计划进行得还算顺利,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有十余名来自苏联的技术人员被引进入各个岗位。
当然,事情总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其难处主要由于这时的苏联与中国还是处于准敌对状态,百姓甚至官方人员一时半会儿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像之前苏联民航机被劫持时乘客说什么也不肯走下飞机一样……对于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不久之前咱们还是敌人,苏联甚至还在蒙古陈兵百万企图与越南南北夹击中国,而这一转眼间就要让苏联人来中国工作,这在心理上还是很难接受的。
在这一点上杨先进就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在苏联方面进行大量的宣传并组织苏联有意向的技术人员飞到中国考察什么的,这时候我们在苏联被劫持的民航事件就派上用场了,先把这事跟那些苏联人一说,接着再免费带着他们到中国来的考察一番,最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消了他们的疑虑。
而这第一批仅仅只是个开始,因为我们知道还有相当一部份苏联技术人员是在观望中。很明显的是,当在中国工作的这些苏联人在跟家人的联系中时不时的透露些这边的薪资情况及生活的时候,不用多久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由苏联往我国方向流入。
原本我还以为这事情就此差不多也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进行随着时间往后推移慢慢积累技术和人才就是了。但很快就出现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惊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