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父离开了家,张小宝和王鹃本来想要随行,被张王氏搂在怀中,只好作罢。
张王氏本来给张父准备了石榴和另一个丫鬟带着,照顾下生活,结果张父自己拒绝了,挑了几个伶俐的男仆带去。
张小宝把二牛和虎子也给派了出去,一个负责办点小事,一个保护,四辆车,十四个人,加上张父是十九个人。
看着人不多,队伍也不大,可却带了三十匹马换乘,四辆车中只有一辆是张父坐的,剩下的三辆装着各种各样的东西。
张父自己准备的简单,只有文房四宝,张王氏给准备了一些换洗的衣服和等携带方便吃的东西。
剩下的全是张小宝和王鹃张罗的,现在天还凉,那也给车中拉上冰,里面镇着鹿肉、牛肉等不容易保存的东西,还专门从水云间调了一个厨子,接着就是青菜,现在依旧没有青菜,甚至是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
除了黄瓜稍微占点地方,其他的可以罗一起,菜不是摘下来带的,是连着根和泥土一起,一辆车中专门装着黄瓜秧子,挑好的秧子挖的,车的外面还包裹上一些防寒的东西。
张小宝告诉跟着的人,每天都要拿出来晒一晒,晒的时候记得点火盆,别给冻死了,还有小苗,等到京城估计一直吃到,那就要装些炭。
这些还不算,专门的医生跟队,张小宝和王鹃教了医生几种按摩缓解疲劳的方法,还有一些个药物,锅碗瓢盆也不缺,带着的粮食全是那种可以当种子用的,一个个颗粒饱满,蒸出来的饭就香喷喷的。
李珣在张父出行的时候拿出了几封信,让他到了州中就把信依名投出去,前后张小宝已经砸进去四万多两的银子了,就为了乡贡第一名的名额,加上和李珣的合作关系,还有张家庄子献出冬天种青菜的方法,以及给州里的那个祥瑞。
张父自己本身的水平也不差,整个州,张小宝用钱开路,所有的酒楼和客栈当中,都有张父写的诗,京城和周围的地方也基本上渗透进去了,京城是程县令帮的忙,别的州只能用钱。
张父赶了半个月的路,终于是来到了州中,原本准备按照李珣说的去投帖子,结果李珣的父亲直接给找了过去,摆了一个宴,那些个本应该投帖子的人也去了。
这下省事儿了,皇帝的兄弟没和张父说太多的话,只是问了问庄子上的事情,又问问李珣在那边如何便起身告退,府中自然有其他人陪同。
别看这短短的一段时间的闲聊,张父的身份一下子就一样了,州中几千个要考乡贡的人已经和第一无缘,不管考试的时候哪个人判卷,张父都是第一,张小宝那钱已经给到位了,凡是可能管这个事情的人,就给钱。
除了钱还送木耳、银耳,家中有孩子的,把小公鸡染上色,加上其他的玩具,一批批的送。
这个考试考三科,连考了三天,张父一一答完,就开始在州中的自家酒楼里面休息,等带着放榜,州中这个地方张家只有这一个酒楼,张小宝提前给买下来的,理由就是,睡别人家哪有睡自己家舒服?
今天是放榜的日子,其他着急的人都到那边等着看了,张父则是坐在正好面对放榜地方的酒楼屋子当中,窗户那地方有人在负责看,只要是榜首第一,那字就是最大的,从这里可以看到。
张父坐在桌子旁边,看着面前的几个菜,还有二牛给倒上的酒,又望望那下面人挤人的情形,心中说不上来是什么滋味,这一切全是张小宝给安排的,一路行来,哪像别的赶考的人那么艰难,根本就是享福呢。
有了儿子的安排,自己不用操心,所有的东西都打点好了,自己只要安心的考试就行。
“老爷,您喝酒,咱们不急,老爷一定是第一,就是到了京城老爷要劳累一些,咱们提前过去,老爷要参加不少的诗会和酒会,小的这边都记着呢。”
二牛把菜往张父的面前送了送,从怀中掏出来一个小本,翻开看,里面记载着各个步骤,大概会遇到什么人,应该怎么应对,什么地方适合开酒会,随着天气的变化应该吃什么样的东西,用什么酒,穿什么样的衣服,小本上都记了。
张父看着那个儿子和儿媳妇总结出来的东西写成的本,知道,这只是一部分,二牛负责这些,到了京城那边依旧有人接应负责另外的部分。
想着儿子、儿媳妇在家中等着,还有巧儿和父母,张父定了定神,不再去想这次是否能够得第一的事情,他决定了,就算不是第一也要进京去考,考一个进士出来。
随着那边的锣响,手上拿着榜的人就走了出来,等待着看成绩的学子们呼啦一下向前围去,衙役如临大敌,不时地喊着,让人站好,别瞎挤。
随着那榜张贴出来,守在窗户边的人一眼就看到了张父的名字,高兴地喊道:“老爷,中了,第一,老爷,您是第一。”
“恩,好,那咱们明天就去京城。”张父心中也挺高兴的,可又不像别的那些个学子只要上榜就是疯癫模样那般,似乎这一切顺理成章,不知道是该抱怨没有那种激动的心情,还是感叹儿子的厉害,说第一就第一,第二都不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