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查抄萧炀家财产的经验,接下来李卫国带人查抄陆、黄两家财产也就容易多了。
随着三班衙役将陆、黄两家的地下室找出来,陆、黄两家多年搜刮的民脂民膏全部落入李卫国之手。
之前在萧家时,李卫国已经将价值一百多万两银子的古董文物奖励给了苏、周、昝、严四家家主,所以查抄陆、黄两家时便不再“照顾”他们四人了,而是全部由李卫国的人进行查抄。
跟萧家比起来,陆、黄两家的财富就差了很多,前前后后从两家总共查抄出来一万两黄金和一百三十四万两白银,其他古董文物和房产地契等虽然价值两百万两,可惜暂时无法套现。
同样的手段,李卫国只将查抄的零头三十万两银子上报,整数一百万两银子直接进了他的口袋,另外四万两银子直接打赏给参与查抄的手下们,另外没有参加查抄的县衙各部门的公职人员也都人人有份,无不感激咱们李卫国李大人的“慷慨仗义”。
整个查抄行动结束后,李卫国总计获得三万两黄金,两百万两白银,另外还有萧炀准备送给陆建英的那三十二万两崇明库银,李卫国暂时没收入自己腰包,但也没有记录在案,他准备好好恶心陆建英一把,当着他的面光明正大的吞掉这笔银子,气死陆建英这老匹夫。
至于萧、陆、黄三家的房产、地契等固定资产,以及三家囤积的近三十万石粮食,李卫国决定都用来以工代赈,但凡崇明县户籍在册的老百姓,在此次以工代赈中表现突出,将可以低价甚至免费获得一份足以养家糊口的良田耕种,县衙免除两年赋税,使其休养生息。
此令一出,崇明县十几万受灾百姓的积极性顿时调动了起来,努力干活,积极表现,争取得到一块免费的良田。
同时,老百姓们也奔走欢庆,对李卫国大加赞美,称其是大清国有史以来大大的好官,令李卫国在崇明县百姓心中的地位再次升高一个档次,声望直追康熙年间两江三省的清官汤斌,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在老百姓还在庆幸他们崇明县终于有了一个堪比汤斌转世的好官,从此就能过上幸福生活时,咱们的李卫国李大人却在算计着怎么离开崇明县,调任上海县令了。
“也不知道英国公使馆方面有没有出手?但愿不要太晚,最好在太平军攻陷南京之前让我坐上上海县令的位置,若是迟了,很多事情都不好办了。”
李卫国一直在期盼英国人出手,但很快他派往上海打探情报的手下给他传回来一个失望的消息。
英国公使馆方面没有任何动作,现任上海知县依然做得好好的,最近一段时间没有发生任何涉洋事件。
“这些英国人还想不想合作了?还在等什么?”
李卫国正抱怨着,这时有衙役进来报告,称江宁沈家大小姐沈紫嫣派人前来给他送一封信。
“沈紫嫣?她给我送什么信?”
李卫国一头雾水,不过还是命人将送信人叫了进来。
“你是何人?找本县何事?”
那送信人给李卫国见礼,回答道:“小人王二,是沈家的奴才,奉沈家大小姐之命,特来恭喜李公子就任崇明县县令,并奉上纹银一千两以示恭贺。”
李卫国命人收下礼物,说道:“有劳沈小姐费心了,本县收下了,回去代本县向沈小姐问候。”
这时,王二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同时道:“我家小姐还有一封信欲交给大人。”
自有衙役上前取过信件转交给李卫国。
李卫国接过信,随口问道:“你可知是何事?”
王二摇头道:“小人不知,我家小姐只交代大人看过这封信后必会随小人一起去见我家小姐。”
李卫国眉毛一挑,能让他亲自去见沈紫嫣,说明这封信很有分量啊!
撕开封口,一股淡淡的书香味儿传出,沁人心脾。
打开信纸,但见一列列娟娟秀气的小楷字体跃然纸上,不愧是大家闺秀的出身,写的一手好字。
李卫国赞了一声,飞快的读完信上内容,很快脸色变得阴晴不定。
沈紫嫣给李卫国写的信上内容很简单,除了客套话外只表述了两个内容,一个内容是请李卫国陪她一起参加后天举行的夫子庙会。
本来这个要求李卫国是不会答应的,他现在躲着沈紫嫣还来不及呢,更何况他现在身为一县县令,怎么可能“旷工”去夫子庙游玩,一旦朝廷追究他一个擅离职守之罪,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尤其传到陆建英耳朵里,非得小题大做狠狠收拾他一顿。
然而,沈紫嫣似乎猜到李卫国不会赴约,所以故意加了第二个内容。
“望君知道,英国公使馆牵头,香港东方银行洋商欲与沈家钱庄联合,在上海成立丽如银行,家父颇有意向。”
就是这一句话,令李卫国全身如遭电击,大脑当机了好一会儿。
这丽如银行李卫国很清楚,乃是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它虽然挂着中国名字,实际上却是英国东方银行在中国开设的一家分行,只不过碍于清政府的反对而找了个中国本地人当行长,实际上挂羊头卖狗肉绕,真正的老板躲在暗中操作一切,暗中贿赂上海县令,使其对丽如银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人逼迫清政府同意他们在华开设银行合法化,丽如银行才正式改名东方银行上海分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