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步枪、火炮,还是生产地镭、水镭、手流弹,都需要大量的钢铁和伙药。
李卫国无疑是最重视钢铁和伙药产量的人,因为他知道这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和军事能力的基本标志。
至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沪军位于江湾工业区内的钢铁工厂已经完成了三期扩建工程,年产生铁88万吨,钢1.5万吨,特种钢5吨。
然而,放在全世界的话,跟欧洲传统列强相比,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英国人每隔十年就会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一次国家实力排名,到了1859年,英国例行全球排行调查,英国以年产生铁350万吨,钢13万吨,位居世界第一。位于第二位的是法国,生铁年产量约170万吨,钢产量3万吨左右。后起的普鲁士王国(德国)在1859年时生铁产量90万吨,钢产量1.1万吨,排在世界第三位;美国生铁产量不足80万吨,钢产量7000吨,排在第四位,沙皇俄国的生铁产量只有英国的十五分之一,不足25万吨,钢产量只有300吨,全靠从英法进口,这也是沙俄输掉克里米亚战争的一个致命性原因。
因为李卫国对江湾工业区内的钢铁产量保密,加上英国人瞧不起东方国家,只统计西方欧美各国,所以大清不在榜单之中。
李卫国故意隐藏工业实力,就是不希望英法列强产生警惕,希望他们轻敌,这样战争打起来可以加大胜算。
同时,这也是国家间的博弈,如果让英法列强知道李卫国的江湾工业区拥有如此强大的工业产能,那么他们就会像对付普鲁士王国和美国那样,无所不用其极。
英法列强到底如何对付普鲁士王国和美国的,这个不用猜也能够想到,后世的美日和欧盟如何阻止中国统一和围堵中国崛起的,就是最好的例子。
眼下正在快速崛起的普鲁士王国已经具备了统一德意志的能力,在欧洲对英法两个传统列强发起了军事挑战,所以英法两国不惜一切代价给普鲁士使绊子,阻止德意志统一。
同样道理,跟普鲁士王国不同,美国远离欧洲,军事能力弱的一塌糊涂,但经济能力崛起速度太快,让英法两国感到了经济上的巨大压力,所以英法两国不停地挑唆美国南北两派争斗,像一根搅屎棍不停地祸害美国。
作为穿越者,李卫国太清楚英法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列强的心态了,所以韬光养晦,不鸣则已,一鸣就要吓傻敌人。
尽管李卫国的钢铁厂已经做到年产生铁88万吨,钢1.5万吨的骄人成绩了,但问题还是不少,其中最关键的是成本和国防安全问题。
眼下江湾钢铁厂的生铁和钢所需原料大部分来自广东石碌铁矿(今海南省石碌)。广东石碌铁矿是李卫国熟知的大型高品质铁矿山之一,所以他出资在石碌建立了铁矿场,每年通过海路将铁矿石运回上海江湾钢铁厂进行冶炼,因为是海路,成本低,是江湾钢铁厂的重要铁矿石供应基地。
但海路也意味着海上风险,随着李卫国跟英法美等国交恶,一年后英法联合舰队抵达远东后,海上通道恐怕要断了,海南岛上的铁矿石只能走陆路送往上海,路途遥远,成本将大幅度提高。
当然,李卫国还知道几处大型优质铁矿地点,一是盛京鞍山铁矿,不过现在那里是大清祖地,不允许开发。另一处是马鞍山铁矿区,位于芜湖和金陵之间的几座山上,也是优质铁矿区,可惜被太平军占据着。
于是李卫国只能另想办法,为了解决战争期间的铁矿石供应问题,李卫国跟国内的一些商家进行了联合,成立商会从国内最好的直隶邢台和湖北大冶购买优质铁矿石。
但不论是直隶还是湖北,路途也都比较远,曾国藩控制大冶铁矿石,假托防止铁矿石落入太平军之手,实际上就是限制李卫国得到铁矿石。同样,李鸿章也是这样的借口严格控制从直隶运往上海的铁矿石,设关卡抬高运费。
这种情况李卫国自然是不愿意看到的,但李卫国很快有了新的打算,他派人在江南省和浙江省内寻找铁矿,准备自力更生。
经过五年的勘察,在苏州谭山和杭州湾附近陆续发现了铁矿和铜矿,虽然品质不如石碌的好,但却离着上海非常近,交通便利,直接通过运河就可以运输到上海了。
李卫国迅速加派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就建成了谭山铁矿和漓渚铁矿,解决了江湾钢铁厂的原料问题。
同时还有意外之喜,余杭意外发现了金矿和铜矿。其中金矿储量不大,李卫国也不在意,倒是铜矿品质不错,十年内江湾炼铜厂的原料问题解决了。
江湾钢铁厂除了生产普通生铁和普通钢之外,每年还能生产5吨左右的特种钢。
所谓的特种钢,就是用在特殊地方的钢材,它的硬度、韧性、抗腐蚀性都非常高,远超普通钢材。
这是李卫国作为一名穿越者的优势,他知道在钢材中加入一些稀有金属可以提高钢材的硬度、韧性和耐腐蚀性能,所以单独建立了一座特种钢厂。
由于李卫国只知道理论,实际工作得交给钢铁厂的技师和工人来进行,甚至花高价钱从普鲁士克虏伯工厂购买和盗窃他们的克虏伯炼钢技术和资料,拿回来进行研究和改良。即便如此,特种钢的进展也不是很快,产量也只有区区5吨左右,特种钢的硬度、韧性和抗腐蚀性能虽然比现有普通钢材大幅度提升了,但跟后世的特种钢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