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昌定三十八年六月,袁志、周立及北孟王三方汇聚开封,天下至此完全归于三国手中。南昭昭和女王突然不知所踪,风翌却不愿透露半句。霍霄只好按照盟约率南昭所有军队归顺西华。七月,北孟亦归顺西华。
十月,风翌于长安登基称帝,定都长安,年号永宁。
三日后风翌颁布诏书,尊原西华王为太上皇。划原北孟为封地,封顾凭轩为异姓王,留北孟王封号。后又拜郎清夜为相,原先的官制略作改动。又赐封霍霄为定威侯,划原南昭南面十五城为其封地,并为其与孙无家赐婚。而后诏告天下,恢复燕烙身份,册封其为无双郡主。其余一干将领,尽皆有封赏。
唯独没有提到的是与他有婚约的安宁兮。
之后风翌大赦天下,鼓励原各国通婚,大兴水利,免赋税三年,行无为之治,天下大定。
一直到永宁元年入冬之时,礼官上奏要重修太庙,风翌思虑再三,终究还是诏告天下,册封安宁兮为武德皇后。又下旨在金陵城门外姬太后落地之处建立功德碑。
也许安宁兮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没有露过面的皇后。
风翌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忙于政事,有事甚至彻夜与郎清夜等重臣议事,像是要在一夜之间就把所有的政务都忙完一样。
如今的皇宫只是在西华王宫的基础上稍稍做了休整。宫人们都觉得这座王宫实在冷清,整个宫中,主人不过就是太上皇和皇上两人而已。更何况太上皇身体不好,皇上整日忙碌,根本就不常见到,就更加显得冷清了。
也许除了亲近之人,宫人们唯一有机会见到当今圣上的机会便是每到月底,他一个人登上宫中最高的高台朝远处观望时那个孤单的背影。
宫人们私下议论,一是说皇上终日日理万机,偶尔闲下来还要登高远望百姓们的疾苦,真是难得的好帝王。另一种说法则是,皇上不是在看百姓,是在看那位失踪的武德皇后,由此推断,他不仅是个好帝王,还是个痴情的夫君。
风翌登高远望的习惯一直保持着,即使到了年底,大雪纷落,天寒地冻,他也照样毫不耽误的登上高台继续眺望。只是每次下来后都神情落寞。
一直到永宁二年的春天,风翌终于停止了这个习惯。
永宁二年春,风翌下旨命各地藩王城守们进京议事。议事足足一月,详细的讨论了各个地方的存在的症结和应对之策,叫众臣都有些奇怪,但皇帝的心思岂是可以随意揣测的,众人只有一一用心记下。
一月后众臣皆返,唯北孟王被留下。
北孟王留居皇宫足足两月有余,至五月时,有宫人听闻北孟王与圣上在御书房中争吵不止,后又恢复平静。
据说北孟王从御书房走出来时神情古怪,许久才似叹息般说了一句:“也罢,我以前不能为宁兮做什么,这件事也许是可以为她做的……”
五月十九,突有圣旨颁下,圣上自称身体不适,难堪重任,传位北孟王。北孟王拜太上皇为义父,仍尊其为太上皇。
圣旨一下,天下震惊,但很快百姓们又平静了。谁做皇帝并不是那么重要,只要他们生活的好,又有什么关系。
朝中大臣争论不休,但圣上突然消失不见,太上皇也束手无策。国不可一日无君,众人无奈,只有照圣旨恭请北孟王登基。
自此风翌不知所踪,只是后来皇宫中常有人神神秘秘的传言先前的永宁皇帝每年都会回来一两次探望太上皇,因为每到那个时候总能听见太上皇斥骂不断,口口声声骂着不孝子,常常要闹腾到大半夜。
不过这只是传言,谁也不知道真假。因为另外也有人说太上皇骂的是现在的义子,当今的圣上,因为当今的圣上总是打无双郡主的主意,每次郡主都是闹的宫中鸡飞狗跳,太上皇他老人家当然不高兴了。
当然对于这点,仍旧也只是个传言,又有谁知道真假……
六月的某日,长安城外一处山顶,一个白衣男子席地而坐,正在抚琴,垂着头的侧脸温润如玉,看上去神情悠然,却又极其认真,仿佛整个人都投入到了这悠扬的琴声里。
他的身后,一个女子同样穿着一身白衣缓缓从山下走来,一直走到距他几步的地方站定,静静的看着他的背影,一动不动。
许久过去,男子手中的动作停下,头没回却突然问了一句:“你来了?”
女子点点头,“是。”
男子仍旧没有转头,“这一年过的可好?”
“还好吧,你呢?”
“不好。”
“哦?”女子脸上露出惊讶,微微笑道:“身为皇帝还会过得不好?”
男子低头又拨了一下琴,“因为还有没有得到的,所以觉得不好。”
女子笑意不减,“你天下都有了,还会有没得到的?”
“有。”
女子笑的饶有趣味,“是什么?”
男子又拨了一下琴,“你……”
女子微微一愣,男子已经站起身来,抱着琴走到她跟前,上下看了她一眼,伸手牵起她的一只手,低声叹息:“宁兮,我们是走过多少崎岖才能相遇,能携手又是多么的不容易,你真的能够这么潇洒的放开么?反正我是不能放开。”
女子一点点笑起来,笑意温柔的在眼角一点点融化开来,她反手握住男子的手,轻轻点头,“那就不要放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