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莱坞的电影制作工业之中,剧本是其中最为基础、最为简单的一个环节,仅仅只需要一台打字机和一名创作者就足够,几乎是零成本的创作环节,这也吸引了大量的创作者。
根据统计,好莱坞每年都可以诞生五万个剧本,这还不包括那些没有注册在案的学生、爱好者、业余编剧的作品,但是,在这些剧本之中,每年只有不到两千部作品可以立项,最后只有不到三百部作品可以真正投入拍摄,至于最终登陆影院放映的,比例则不到百分之零点三。
另一方面,对于电影公司来说,他们必须对剧本进行筛选,挑选出适合拍摄成为电影、能够赚钱的剧本,这是一个无比困难的过程,只能通过人工来完成,于是每一家电影公司都设立了影视前期开发经理,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从海量的剧本之中挑选出值得投资的项目,一天就需要阅读数十个乃至数百个剧本。
除了竞争激烈之外,那些无人代理的新人编剧,电影公司也会敬而远之。因为他们没有官方渠道确认,这些剧本是否涉及了剽窃、抄袭。于是,这也使得影视前期开发经理获取新鲜剧本的渠道变得又老又旧,难以突破创新。
一方面,好莱坞的制片公司因为寻找不到出色的剧本而头疼;另一方面,有才华的编剧却又因为自己的作品得不到赏识而苦恼。
“剧本黑名单”就是在这样背景之下诞生出来的,2005年,一名影视前期开发经理富兰克林-莱纳德(Franklin-Leonard)终于再也无法忍受低下的工作效率,他们不仅仅需要大量阅读,而且还要重复阅读,许多剧本在各大制片公司之间互相传阅,来来去去之后,重复阅读剧本是高概率事件,这不仅消耗了大量精力,而且收效甚微,简直就是大海捞针。这一年的圣诞节,富兰克林绝对主动出击。
当时,富兰克林给自己的八十名同行发出了电子邮件,希望他们可以列举出当年看过最好却暂时没有投入拍摄的剧本,作为交换,他也会向这些同行提供别人所递交的清单。在这些名单之中,富兰克林根据大家的推荐,制作出了一份“黑名单”。几天之后,这份名单就传遍了好莱坞,成为业内人士最为时髦的圣诞节礼物。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黑名单”已经逐渐形成了系统,参与评选的人越来越多,今年的黑名单,参与评选的业内人士达到了五百人规模,这已经足够代表整个好莱坞的审美品位。这五百人会在圣诞节前,向富兰克林提供自己这一年里看过的最好剧本,富兰克林会根据得票高低,从中挑选出七十到一百部剧本,整理好作者的联系方式、所属经纪公司等资料,形成所谓的黑名单文档。
这一份黑名单非常受业内人士的欢迎。首先,它是由业内专业人士评选的,质量有足够保证;其次,整个名单不涉及商业利益,而且它不计较编剧的名气和地位,上榜的唯一要求就是至少得到六位业内人士的推荐。
目前为止,黑名单上淘出来的优秀剧本,包括了“女王”、“朱诺”、“充气娃娃之恋”、“国王的演讲”、“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社交网络”、“阳光小美女”、“在云端”、“斗士”;而在不远的未来,还出现了“逃离德黑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爆裂鼓手”、“内布拉斯加”、“狐狸猎手”、“美国狙击手”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安迪上次递交给蓝礼的“被解救的姜戈”,同样是黑名单上的作品。
由此就可以看出黑名单作品的价值了,虽然说成品质量还有待商榷,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基础的剧本方面,这就已经得到了足够的保障,尤其是对于讲究剧本的奥斯卡系艺术电影来说,就更是如此了。
仔细浏览黑名单,就可以发现,这上面的剧本大部分都不是大规模的电影,而是以人物内心情感为核心的剧本,换而言之,小成本、小投资、小制作、小格局的剧本占据了大半。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商业电影的剧本是有固定套路的,三段式结构,起承转合以及高/潮铺垫,乃至于小高/潮的酝酿,这都是有模板的。
以“复仇者联盟”为首的漫威系列电影就是典型代表,甚至严苛到三分钟抖一个包袱、五分钟推动一个剧情、十五分钟一个转折,这都是有迹可循的。他们的剧本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商业模板。
仔细看一看,漫威系列电影更加喜爱使用无名导演、新人导演、二线导演,每一部续集更换导演更是习以为常,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充满创作力、充满风格化”的导演,而是一个中规中矩、按部就班、完成任务的导演,严格按照剧本的框架结构完成拍摄。
所以,讲究剧本结构、讲究人物情感、讲究思想创新的黑名单之上,想要挖掘出符合商业大片标准的剧本,本来就是一件难事。大部分的商业剧本,都是量身定制的。虽然“被解救的姜戈”足足投资一亿美元,但这却不能称为商业剧本,韦恩斯坦影业之所以愿意如此大手笔,完全是因为昆汀-塔伦蒂诺的面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