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爆裂鼓手”的拍摄顺利地进行着。
第三天,“爆裂鼓手”的拍摄还是稳当地进行着。
整个剧组都在高速运转,没有出现任何意外插曲。
最令人担忧的西蒙斯并没有陷入低迷,快速地恢复了状态,没有因为入戏太深而失去控制,也没有因为全情投入而模糊现实,一夜过后,梦境苏醒,幡然醒悟,状态回归。
归根结底,那些困难戏份之中,西蒙斯不是主导的一方,而是被动陷入状态的一方,脱离了表演环境之后,渐渐也就回过神来了。对于剧组来说,这是好事;而对于西蒙斯自己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旁人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蓝礼则依旧是剧组最稳定也最可靠的一环。
因为拍摄场地而打乱的拍摄顺序,现在演员必须从疯魔成活的完美状态退后一步,重新回到走火入魔的失控状态,对于演员来说,这是无比困难的一步,毕竟,演员又不是录像带,说倒退就能够倒退,说快进就能够快进,心态的调整和情绪的控制,这都是非常困难的。
但事实是,蓝礼的表演却信手拈来、举重若轻,那一份控制力和表现力,真正地令人震惊。
对于门外汉来说,用最粗俗的话语来表示,那就是“昨天还是一个自我毁灭的疯子,今天就回到了成为疯子之前的无辜小鹿”,即使他们不明白角色的脉络和表演的力量,却也能够读懂疯狂与脆弱之间的区别。
对于任何一位导演来说,拥有这样一名顶级演员都是无比幸运的事,而对于达米恩这样的新手导演来说,就更是如此了:如此一来,他可以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在画面构图、镜头调度以及思想提炼等方面。
短短两天时间,“爆裂鼓手”的拍摄就接近了尾声。今天,下午茶时间还没有到来,剧组就只剩下最后一场戏了。
这场戏其实非常特别。
安德鲁和弗莱彻重新相遇之后,弗莱彻抛出了诱饵,让安德鲁重新捡起了架子鼓,决定加入全新的乐队参与JVC音乐节的开幕演出,这对于安德鲁来说是重新回归生活的一步,他希望自己能够真正地享受音乐的快乐和喜悦,暂时把巴迪-瑞奇、查理-帕克全部都抛开,纯粹地相信着自己在架子鼓方面还是拥有天赋的,而且还是真心喜爱的。
在演出正式开始之前,安德鲁反反复复迟疑了许久,是否应该给妮可拨打电话。当他确定准备登台演出的时候,安德鲁终究还是拨通了那个号码,向妮可发出了邀请,询问妮可是否愿意前来卡内基厅观看演出,而妮可却表示,她必须询问一下自己的男友。
这就是全部了。
安德鲁忽然就意识到了,为了架子鼓和成就伟大,他到底牺牲了什么,不仅仅是自己的梦想和爱好,不仅仅是自己的初恋和美好回忆,还有曾经那个纯粹而执着、单纯而热情的自己,全部都已经灰飞烟灭,但他自己也无法分辨清楚——
他后悔吗?
这种疑惑和困顿并没有能够立刻找到答案,而是随后在舞台表演之中,弗莱彻引爆了提前埋下的陷阱,将安德鲁彻彻底底地推向了无底深渊,这也诱发了安德鲁破釜沉舟的决绝和狠厉,他不仅完成了“弑/父”,同时也彻底斩断了所有的牵扯与顾忌,完完全全专注于鼓点之上,一切都只是关于鼓点的,这也使得他终于迎来了艺术的突破,成就完美。
在剧本之中,达米恩并没有交代:这到底是否值得?
为了成就艺术的完美,如同弗莱彻那般将乐手逼迫到极致,这是否值得?又或者说,为了达到艺术的极致,如同安德鲁那般将爱情和友情全部斩断,这又是否值得?再或者说,为了绽放天赋的光芒,如同弗莱彻和安德鲁一般将自己折磨到遍体鳞伤,这是否值得?
这些三观的正确性,不是“爆裂鼓手”所需要讨论的,也从来就不是电影的焦点所在;达米恩只是希望呈现出艺术的一种形式或者是一种状态,至少,这是成就完美的途径之一。不管人们喜欢与否赞同与否,这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还有人取得了成功。
至于人们观感如何,这就需要交给观众自行判断了。
如果有人对安德鲁和弗莱彻深恶痛绝,那么达米恩的目的就达到了,因为他自己对于当初的高中乐队老师就是同样的感情;如果有人对安德鲁和弗莱彻表示敬佩和仰仗,这也意味着达米恩的想法成功了,因为艺术本身就是在灾难之中酝酿出来的。
达米恩之所以选择这场戏作为杀青收尾,还是因为西蒙斯的一个笑话。
“你听说过吗?如果一部电影的最后结束画面,以蓝礼的眼睛作为收尾,那么这部电影就可以取得成功。’爱疯了’,’抗癌的我’,’明日边缘’,’超脱’……全部都是如此,不久之前,我听说戛纳电影节之上,’醉乡民谣’也是这样的。”
这本来只是一个调侃,但达米恩却当真了。
“爆裂鼓手”的最后一幕已经不能修改,达米恩还是倾向于安德鲁的鼓点引爆了整个爵士乐队的演奏,将气氛推向高/潮,然后瞬间黑屏,电影结束;不过,杀青最后一场戏却依旧可以调整,于是达米恩就选择了这场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